苦難之下 足音跫然

 

馬來西亞符之良醫師分享「難民的跫醫」

文/林玲悧 攝影/張廷旭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聲是個錯誤。」

「跫」是腳步聲,近代詩人鄭愁予筆下為這個字留下最美麗的詩句。是誰步履堅定,如空谷跫音,令人聞之歡喜?又是誰聞人醫足音,跫然而喜?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的這一刻,2021年9月18日全球人醫年會,符之良醫師在雲端分享「難民的跫醫」為「跫」字下了新的註解。

疫情嚴峻 難民悲歌再起

截至2021年8月,馬來西亞難民署登記有案的難民有十八萬人,還沒有登記的大概有三十萬人左右,他們大部分都是來自於緬甸,其中羅興亞族大概有十萬人,多半居住在雪隆和吉隆坡兩個城市。

難民屬非法移民,在異鄉沒有身分,原本就拮据的生活,萬一遇上病痛,將是貧病無窮循環的開始。2007年慈濟與聯合國難民署正式合作,由聯合國撥款、慈濟執行的方式,投入馬來西亞難民的醫療服務,讓難民家庭免於雪上加霜的困境。目前慈濟在馬來西亞巴生及吉隆坡設有義診中心,為低下收入的居民提供義診服務。慈濟義診中心設有一般內科、牙科、臨床心理科、復健科和中醫,還有兒童疫苗接種。每日看診人數大約150人次,疫情期間,因為難民活動範圍受到限制,降至一百人左右。2009年至2021年吉隆坡義診中心總共服務了27萬人次。

2020年2月27日這天,全球最大宗教團體之一的穆斯林「傳教會」(Tablighi Jama'at)活動熱熱鬧鬧展開,一萬多名信徒齊聚位於吉隆坡近郊的大城堡清真寺大廳與周圍擁擠的帳棚裡,一同祈禱和聆聽佈道。信徒在祈禱前梳洗淨身,彼此熱絡握手寒暄,共用碗盤分享食物,晚上打地鋪睡覺。當時,新型冠狀病毒這字眼還不是熱門關鍵字,沉浸在宗教狂熱的民眾不知疫病悄然進逼。

確診個案如核彈攻擊般炸開,3月18日,馬來西亞政府正式宣佈全國性行動管制令,所有商業活動完全停擺,民眾陷入恐慌。沒有料到疫情從去年持續至今仍未減緩,每日感染人數都上看二萬多人。

義診中心不看診,難民怎麼辦?

雪隆慈濟分會醫療主任符之良醫師於2013年加入人醫會,2015年5月放棄私立醫院的優渥薪資,回歸慈濟志業,負責義診中心運作。每日與貧困病人相處他的心裡盤算著:「難民可以尋求就醫的管道不多,如果我們關門的話,他們該何去何從?」不捨病人的苦,他思量著該如何讓義診中心在安全無虞之下能繼續營運?

「我們的防範措施做得很周全,而且在這個非常時刻,慈濟人就是要挺身而出,做上人要我們做的事。」符之良醫師帶領醫療團隊,從檢討看病流程,入口處設立櫃檯、量體溫、酒精消毒、派送口罩,等候區位置重新設計,讓同一個空間內的人數控制在20人以內。而為了降低院內感染風險,全體同仁和助理必須穿上足夠的防護裝備。種種防疫措施嚴格謹慎地執行,每一個防護動作都不能有任何漏失。

「除了義診中心繼續營運外,我們還能為難民多做些什麼?」符之良醫師首先想到的是新冠肺炎篩檢。篩檢對所有難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就算他們很健康沒有染疫,缺了篩檢證明文件就無法找到工作。篩檢的費用很高,起初做一次篩檢要馬幣750元,後來價格雖然下降了,但是還是需要馬幣200元(約臺幣1500元左右)。

慈濟義診中心雖然願意提供難民免費新冠病毒篩檢,但是政府衛生局擔心前來篩檢的難民太多,而義診中心正位於大馬路旁邊,擔心引起附近民眾恐慌,因此不贊同在義診中心做篩檢。後來輾轉找到博特拉大學,挪出一個空間讓慈濟義診中心使用。當難民得以免費篩檢時,僱主就能安心聘請難民重返職場,難民的生計也就有了保障。

目前,馬來西亞大概有六成左右的人完成了疫苗注射,但是難民害怕被警察抓,躲在家裡不敢出去。馬來西亞聯合國難民署(UNHCR)將提供名單,9月21號開始,那群因恐慌沒有接種疫苗的難民,就可以來慈濟義診中心接種疫苗。

安頓難民身心靈

疫情嚴峻期間,大家都害怕出門,不敢外出看病,但是三成左右的病患有慢性病,需持續用藥。符之良醫師說:「我想起上人說,『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難民寸步難行,心驚膽跳,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把藥送去給他們。有些藥品是液體,沒辦法用寄的,同仁們就自己送藥到病人家。」

難民為了求一線生機,顛沛流離,吃盡苦頭,心理狀況比較不穩定,加上對疫情的恐懼,更是雪上加霜。義診中心為此增設線上心理治療服務,難民們所面對經濟窘境、心理恐慌等都可以跟心理輔導師傾訴,慈濟志工也能依據他們的需求展開援助。符之良醫師分享,「難民每一次接到我們電話,心裡都很感動,覺得雖然是被關在家裡,這個社會還有一群人在關心著他們。」

難民基本上都是低收入戶,多半從事勞力工作,肌肉受傷和筋骨痠痛很常見。義診中心就請人文真善美志工錄製物理治療視頻,總共錄製三、四十支視頻短片,並配上中、英文兩種語言,讓難民可以在家進行復健運動。

從難民故事 汲取生命智慧

符之良醫師曾經自問:「難民沒辦法正常工作、安心讀書,如果是我,我能過得下去嗎?」符醫師難以想像也沒有答案,但是他相信,在苦難當中,如果能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日子再苦,也會有勇氣撐下去,就像他遇到的那位十五歲的羅興亞難民女孩一樣。

「怎麼會有這麼臭的味道?」2020年9月9日,符之良醫師走到義診中心樓下時聞到一股腐臭味。一位老人帶著幾個小孩坐在樓梯口,其中一位臉色蒼白的小妹妹,一臉恐慌的坐在那裡。走近一看,女孩的下肢腐爛,骨頭外露,只剩一點皮膚連著,腐臭味就來自她的斷肢。

「為什麼會有如電影一般如此驚悚的畫面呢?」原來這是一位十五歲的羅興亞難民女孩,在父親肺癆往生,母親離家出走後,她和三個弟弟由外公收養,而外公家還有阿姨、舅舅及其他的堂兄姊妹住在一起,但是唯一的經濟來源是靠外公撿破爛為生。

後來,女孩因為太思念媽媽,離家出走尋找媽媽,途中不慎跌倒導致開放性骨折。他怕外公責罵,獨自在外流浪了一個月,用土方醫治傷口,直到病況難以收拾才不得不回家。外公沒有錢只能帶著女孩到慈濟義診中心求救,但因為感染嚴重,截肢成為搶救生命唯一的治療方式。女孩在接受右腳膝上截肢手術一個星期後出院,全程由慈濟給予醫療補助,並讓她回到義診中心接受傷口管理和心理治療,傷口完全痊癒後,目前正接受物理治療,為裝上義肢做準備。

雖然難民的故事彷彿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悲劇,但苻醫師說:「在整個醫療過程當中,只要我們知足,活在當下,也能很自在。」上人常提點弟子要見苦知福,而這些從苦難中學習到的生命智慧,就是支持著苻之良持續付出的正能量!

他曾遇到一位難民婦人,她是一位裁縫師,也是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因為丈夫外遇,長期受到肉體和精神虐待,罹患憂鬱症二十多年。她告訴苻醫師:「很多人都說:『人只活一次』,我覺得是不對的,我們一直重複又重複地活著。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可以告訴我自己,要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我選擇我要為我自己活著,要為我的孩子活著,因為自然法則告訴我,有早上就會有夜晚,就算是夜晚,還有一輪明月、星星在天空,照亮著我們的人生,這就是希望。」

人間苦難偏多,難民悲歌不止,符之良醫師哽咽的說:「最後要告訴大家,雖然很艱辛,很辛苦,但是往往看到他們很快樂的活著的時候,做任何事情都是值得的。」人醫行願人間,所行苦難地,足音跫然。

一堂課 見證慈青成為醫者的承擔

「符之良以前是慈青,現在是馬來西亞難民事務室主任,他看見馬來西亞的難民,沒有醫療、沒有保險、更沒有人關懷,決定成為難民的貴人。」這段話讓學員廖菊珍十分感佩。課程中,提到五十幾個國家的難民湧入馬來西亞,就醫相當困難,慈濟設置兩個義診中心,一週七天都有免費門診,施醫施藥,把證嚴上人的悲心和理念,深耕在最需要的地方。而符醫師分享的難民故事,更啟發了廖菊珍,讓她明白,如果人生遇到困難,只要堅強克服,不斷地奮鬥下去,就會看到力量,就會看到希望。

符之良醫師於2013年加入人醫會,2015年5月,放棄私立醫院的優渥薪資,回歸志業體承擔雪隆分會醫療主任,負責義診中心運作。

災疫橫行時,義診中心要維持正常營運需有嚴密的防範措施。

義診中心三成的患者有慢性病,為讓服藥不中斷,義診中心為患者寄送藥物。

羅興亞族難民女孩的腳因延誤治療而潰爛腐敗。

女孩在接受右腳膝上截肢手術一個星期後出院,全程由慈濟給予醫療補助,並讓她回義診中心接受傷口管理和心理治療。

最後修改於 週四, 25 八月 2022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