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處的一段旅程

 

文/陳敏如、許惠雯

葉欣怡是慈濟護專(現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第五屆畢業生,2000年至澳洲墨爾本留學後,因家庭移民就繼續在墨爾本從事護理工作。目前是在(St Vincent’s Health Australia)神經外科復健科的護理專師(Clinical nursing specialist, CNS)。

其實,去年對很多人來講都是很不一樣的一年,尤其對欣怡來講也是一段很特別的旅程。

2020年的年初,澳洲尚未因新冠病毒的影響有太多的改變,尤其是她在醫院工作,身邊不少包括在亞洲國家的友人、家人都一直提醒她要小心、要做好防護。可能因為身處在澳洲,是一個很幸福的地方,沒有什麼病毒感染的照護經歷,所以大家都用最簡單基本的防護在看待這一場其他國家的疫戰。

在國際的醫護年會報導裡面,去年已經造成很多醫護人員因新冠肺炎死亡,很多國家也開始積極防疫。在當時的澳洲,他們只能穿戴最簡單的手套和外科手術的口罩,可能帶一個防護面罩跟一層薄薄的保護的衣服。在這麼高危險環境工作的護理人員,雖然一直很小心,每天開始上班就把所有可能接觸到的桌面,還有文檔都用消毒片先擦過,盡量遵守醫院的政策,但是,不幸還是發生了!正是欣怡最不想遇到的事情。

在連續三個晚上的夜班,照顧到一個還未確診的病人,當她要結束夜班的時候,病人對她說:「我覺得前一天晚上頭很痛,好像有發燒。」欣怡心裡就有點驚慌害怕,擔心是不是病人確診了。

跟早班護理師交班後,馬上為病人篩檢,結果確實是新冠病毒確診,欣怡也馬上被通知要隔離,更在兩天之後確診。一開始就是跟病人一樣有很嚴重的頭痛、發燒、全身酸痛,身體無力感等等,突然被關在家裡,無法跟任何人接觸,必須獨自一個人忍受這些痛苦的時候,其實「心」是很煎熬的。

隔離期間,雖然不舒服,還是把自己所經歷的這一切留下記錄。在這過程中,她感恩有現代科技,不管是FaceTime、打電話、line,每天收到家人與法親的關懷與祝福,大家不斷的用各種的方式告訴她,給她愛與支持,還有送很多中藥,然後有慈濟志工也特別為她熬了湯,甚至遠在其他州的志工家人們也寄了很多的維他命與養生食品,讓她在過程中覺得自己不孤單。

被隔離將近六星期,欣怡最感恩有上人的法,每天有佛法在生命裡面,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心裡開始慌亂不定的時候,可以打開大愛臺或者是聽聽廣播,如果身體狀況許可,就會坐起來抄寫經文;讓自己把心安住在當下,而不是胡思亂想:「為什麼會是我?」

經過三個月休養,身體恢復健康,心裡也做了準備與調整,她才有勇氣回到原本照顧新冠狀肺炎患者的單位。同事們雖然有好幾個也確診,大家都互相鼓勵,說「這是一場很不一樣的體驗」,也讓自己更能感受到當病人躺在醫院的時候那種的無奈,那種需要被關懷的感受。

她也很感恩自己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參加慈濟的活動,可以積極付出,然後再用健康的身體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復原之後的欣怡更了解醫護人員需要完整防護的PPE,就是全套防疫裝備。所以,在墨爾本的慈濟志工的鼓勵之下,她開始跟更多醫院連絡,原本就已經有送一些N95口罩或外科口罩,志工也開始做醫護用的頭罩,送給醫護人員在上班時候多一層保護。

上人一直說要「知福、惜福、再造福」,因為這場病,讓欣怡覺得還要再更積極付出。上人常說一句臺語「要做來囤、不要做來抵」,不要只把做好的福報拿來抵消這些業障,反而是要拿來累積的。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要有一個很健康的身體跟心理,才有辦法走在這一條慈濟的菩薩道上。

因為這一段與病毒相處的旅程,然後被隔離了將近三個月,欣怡更能感受到動物被人類圈養關在小小的空間裡無法自由自在地生活,甚至很快失去生命。茹素將近18年的她,從確診、隔離到康復的經歷,讓她更懂得感恩,更勇敢前進,更相信自己要成為一個全植物素食的推動者。

最後修改於 週四, 25 八月 2022 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