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宜芳、羅意澐、黃昌彬、黃秋惠

九月十六日上午十點,進入圓緣時刻;所有學員看著北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團隊連夜剪接完成的十分鐘影片,帶全球人醫學員回顧年會活動的片段,從二○○八年起颱風年年報到仍圓滿舉行的年會剪影,也帶大家緬懷典範人醫──菲律賓的呂秀泉副院長、花蓮慈院黃呂津醫師、關山慈院丘昭蓉醫師、蕭敬楓醫師、臺中慈院吳永康醫師、臺灣人醫會的蔡宗賢醫師、李仁宗醫師、趙森發師兄、美國芝加哥的蘇乃証醫師、紐約的林慧如醫師、以及巴拉圭的梅沙醫師,看著這些人醫夥伴為偏遠貧病付出的笑臉,接下來,由八組代表上臺分享……

香港初成立人醫會 巴拉圭薪火相傳

這次的年會學員中,有百分之六十是第一次參加,首先邀請初次參加年會、來自香港的後勤志工周玉蓮及文智賢醫師。周玉蓮感恩大埔醫院文志賢院長大力支持並擔任召集人,讓香港人醫會在今年八月二十日順利成立。文志賢院長分享,「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人醫年會,也是我第一次用普通話跟這麼多人說話,香港人醫會才成立一個多月,很感恩能來跟各國人醫家人學習。未來除了持續辦義檢及講座,也會加入器官捐贈勸及居家訪視,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巴拉圭梅沙醫師太太馬爾達(Martha)及女兒莫莉(Molly)接替梅沙醫師搭五十小時的飛機來到花蓮。馬爾達女士感恩慈濟在今年巴拉圭的大水後,在五天內幫助了超過五千位人民,「我先生梅沙去年在花蓮往生,我們將會繼承遺願,在當地持續人醫的工作,每年七月舉辦大型義診,明年希望能從今年的三百位病人增加到五百人,讓更多人受到照顧。」

走在最前做到最後 慈濟人醫心願力

來自馬來西亞的賴金合醫師及柬埔寨的宋平(Song Pep)醫師、毛席瓦納(音譯,Mao Sivanna)醫師一起上臺分享。賴醫師說,「上人早上開示: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因為兩個星期前的一次柬埔寨義診讓我們結識,時間很短,他們也很發心特地來臺灣參與此次的人醫年會,接下來就把時間交給宋平醫師。

宋平醫師說:「在我的印象中,慈濟人一九九四年第一次來到柬埔寨,開始了急難救助和發放,但因為政治的關係兩年後停止了,二○○四年又重新開始,但當時只有發放。」「兩個星期前有機會認識了馬來西亞人醫會成員,在柬埔寨菩薩省戈羅格縣舉辦兩天的大型義診,兩天時間治療三千位病患,馬來西亞人醫精神令我們倍受感動。」所以雖然離年會開始只剩一個星期時間,他們還是趕來參加了。

來自大陸昆明的傅娟娟護理師,第一次認識慈濟是在二○一四年三月的第一天,那天發生了火車站恐怖襲擊事件,她回憶,當時醫護人員日夜搶救傷患總算穩定了一些,但病人還是很恐懼,這時有一群藍天白雲的志工出現在醫院,病人臉上慢慢出現笑容,也會開始說話。這次的恐怖襲擊事件,這群志工在醫院待到最後一位病人出院,前前後後共待了四十多天,真的是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傅娟娟說:「為了認識這個團體,我去參加了讀書會、訪視和冬令發放,二○一四年第一次來臺灣參加人醫年會,今年是第三年,每年來都收穫滿滿。」「我把這分大愛精神帶到工作上,現在我們科有三分之二都已成為慈濟志工。」她開心地說:「今年我也參加了慈濟委員的培訓,十一月會到臺灣來接受上人的祝福授證。」

克服宗教語言隔閡 懺悔與感恩的時刻

新加坡的腫瘤科護理師陳玉心受英式教育,她表示自己不太會講中文,但卻全程以中文表達,令人佩服。她先生在三年前到花蓮參加了企業家生活營,回到新加坡後就積極投入慈濟活動,改變很多,整個人顯得很開心,讓她覺得很奇妙,陳玉心說:「我本身是天主教,對廟的煙味和燒金紙很敏感……」「想不到一到靜思堂的三樓佛堂,忽然我的眼淚就掉下來,很感動。」在了解慈濟倡行環保後,更是欣賞,因為她本身就有省水省電的好習慣,「所以我真的很想加入這個團體,但有一個問題是,我真的看不懂華語。」幸好有英文共修,想不到她發現有很多的醫師、護理師在視訊畫面裡,跟她有一樣的背景,覺得很親近好溝通……「從那天開始,我就每個月加入英文共修,後來就變成每天看大愛(電視)、不要看香港的……」現場響起學員理解的笑聲,但陳玉心直道歉說她太緊張了,最後她說:「今年我是第一次來到人醫年會,願將來可以每年回來,我要在慈濟精進幫助更多病苦的人。」

「今天是來跟大家懺悔與感恩的。」花蓮慈院護理部王淑貞副主任今年是第一次報名當學員,她說:「相對於各位在自己的國家做了那麼多事,我是最沒資格上臺分享的。」所以先懺悔自己做得不夠多。王淑貞說她一定要對各國志工道感恩,每回出國回國都會受到熱情的接待;還要感恩年會帶給他們的成長,因為花蓮慈院護理部這些年接手舉辦人醫會年會的護理分科座談,累積的經驗讓他們得以到廈門、甚至在花蓮辦國際護理研討會,也受到各方肯定。

 印尼人醫會由資深的家醫科醫師安格雅妮(音譯,Anggraeni adiwardhani)與剛加入的蘿絲醫師(音譯,Ruth Oni Anggraeni Atmadja)上臺分享。安格雅妮醫師為雅加達義診幹事,加入人醫會十四年。她說:「我帶了九位醫師回花蓮參加年會,其中有六位是第一次參加。」蘿絲醫師是眼科醫生,她說:「我加入人醫會才一年,當初是朋友邀我參加慈濟的義診,也看到跟與其他義診不同的地方,不只是醫護,還有志工,都給病人很多愛;印尼是由很多種族與宗教所組成,而慈濟不分種族與宗教,因此我樂於投入。在這幾天學到了以愛利他的精神,我會把所學帶回印尼。」

承擔與願力 二十年不輟

最後一組代表是菲律賓的林小正師姊、柯賢智醫師、盧尾丁醫師、史美勝醫師、吳恩振醫師、李偉雄醫師,他們也是二十年前菲律賓人醫會的創始成員。

柯賢智醫師在用國語對全球學員打招呼之後,就切換成臺語:「我記得二十年前,第一次回來精舍看上人,不知您是什麼樣的人?但第一次看見上人時,眼淚就流下來。」「記得二十年前,我們做義診,只有簡單的一個承擔、一個願、一念心。能做到這麼大,是願力加上上人的鼓勵及支持。二十年來,我對醫生的選擇頗為嚴格,因為我們去義診若沒有治療好,人們不會說是醫生錯,而會說是慈濟。為了要保護上人及慈濟的名譽,我非常嚴格,所以有時不免與成員有誤會,但為了慈濟的和,我以退為進。這十幾年來,別人以為我退出慈濟,其實我每年在三寶顏都參加三到四次的大型義診,每次為一、兩百個病人開刀,還是持續地做慈濟。」「別人問我血型是A、B還是O型?我說血型是『慈濟』,一生不變,都為上人。若把我的每一顆血球抽出來化驗,上頭肯定刻了『慈濟』兩個字。」

柯醫師和盧尾丁醫師也為站在一旁的吳恩振醫師、李偉雄醫師代言,這兩位醫師雖不說話,但開刀的醫術卻是快又準又厲害!

盧尾丁醫師接著分享:「我雖然還沒去做檢查,但我的血型肯定也是『慈濟』。」接著換成標準的國語腔調說:「我本是多言之人,但不知為什麼,每次看到上人就『無話可說』。」現場回應一片很輕鬆的笑聲。「很榮幸來參加『慈濟五十、慈院三十、人醫二十』活動,彷彿是慶祝一個世紀的慈濟,今天很高興看到每一國的慈濟人醫會慢慢地成長、擴大,更高興在上人的引導下,每個國家開始創立了人醫會!」盧醫師最後幽默的說,因為又看到上人,不知為何又說不出話了,明快地結束分享。

最後由菲律賓人醫會召集人史美勝醫師壓軸:「感恩上人給我們的支持,我們擁有了全新的眼科義診中心,我們會更用心的付出。」「我最高興的是,我兒子人在美國費城,也是眼科醫師,他上個月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他要參加美國慈濟人醫會!」獲得現場如雷掌聲回應。主持人林宜琳師姊為分享結語,「感恩菲律賓的慈濟家人,在他們身上真的看到了『一生無量,無量一生』。」

絲絲力量駕慈航 來年中秋見

在所有學員的期盼下,恭請上人開示。上人說,他雖然過去三天無法親自在現場,「但有時我是『用耳朵在看』,有時『用眼睛在聽』,這幾天我的心都沒有離開各位。」

慈濟五十年,在第六年開始在花蓮仁愛街義診,到在臺灣的六家慈濟醫院,是無量數的點滴愛心匯聚而成。上人提及雖然在臺灣的醫療網已齊備,但其實擔子更重,責任更重,也期許醫師與護理人才的培養留任。上人說:「尤其是護理,(靜思堂內)坐在我面前的每一尊的觀世音菩薩,我天天都很恭敬。」因為很缺護理人才,上人期許慈濟護理主觀世音菩薩,每一尊都要有靈感,廣施大慈悲,廣招年輕一輩的護理新人來照護病苦。

中秋之約,從菲律賓人醫會開始。身為天主教徒的菲律賓呂秀泉副院長為慈濟開始到離島義診,每一次義診後總要虔誠地跪在電話旁向上人報告。呂副院長帶領菲律賓團隊為這麼多苦難眾生付出,上人告訴大家,這是一分無法忽視的愛與尊重,所以即使近年颱風每每來擾,仍要守著與人醫團圓的中秋之約。

感恩全球人醫雲來集,跨國來到臺灣彼此分享,在陰雨茫茫的大海中,每一個人的方向一致,共同以一分愛駕駛慈航,在茫茫苦海中救援眾生,拔除苦難。
 


2016TIMA緣圓影片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