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老满、黄昌彬 摄影/陈忠华、詹进德

二○一六国际人医会首场精彩演讲,九月十四日上午,邀请台湾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署长王英伟莅临,以“以善带动促健康”为题,畅谈预防医学、健康促进、偏远部落医疗、教育扎根改善、社会支持、生命品质、营造友善环境、无烟戒槟、防癌筛检等内容。他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深入浅出,剖析当前台湾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及未来因应之道,赢得学员热烈的掌声。

一开场,王英伟说:“我今天以两个身份来和大家分享,首先谈我和慈济的因缘;再来是以(台湾)国民健康署长的身份,鼓励大家以善带动促健康,这方面政府很肯定慈济医疗对人民健康的促进和爱心付出。”

妙语如珠的他,不时引来学员哄堂大笑。“感恩捐赠救护车者的爱心,但却忘了捐司机!”这个“忘记”造就了他成为花莲慈济医院第一位亲自开救护车到偏乡义诊的医师。其实,王英伟到偏乡服务的心志,于就读医学院时便已萌芽。细数在慈济医院服务二十七载,王英伟经过了花莲慈济医院心莲病房主任、家庭医学科主任、慈济大学人文医学科主任等历练,也曾经被借调担任台湾国民健康局副局长。

因为关心原住民健康,他的身影也经常穿梭在花莲南区的部落,而长期在部落出入,王英伟自然发展出一套专属于部落的公卫模式:“医疗团队在社区内培养 ' 打小报告者 ' ,让他们当 ' 探子 ' ,透过小朋友及家长们这群 ' 探子 ' 的通风报信,弱势邻居有卧床、行动不便等状况,' 探子 ' 就会尽快通知医疗团队前往照护。”

一九九四年,卢安达历经惨烈内战与种族大屠杀,高达五十万人死亡,四百余万难民流离失所。慈济与世界医师联盟(MEDECINS DU MONDE,简称 M. D. M.)合作进行“卢安达紧急医疗救援方案”。在参与卢安达第一线救援行动中,慈济是第一个来自东方的团体,王英伟则是慈济派员参与国际义诊的第一位医师。他感恩地说:“今年是人医二十年,其实花莲慈济医院心莲病房,在八月也庆祝了成立二十年,现在已成为全世界很多国家取经的对象了。”

如何以善带动促进健康?王英伟先分析台湾健康状况与健康不平等的因素,他强调要从教育着手,让每位儿童有最佳的人生起点,而这些需要全社会参与。他引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研究报告,强调“不抽烟、不喝酒、八分饱”对身体的益处,以及“多运动、多休息、多参与”,保持脑部活力,远离帕金森症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威胁。

他表示:“健康是人权,还没做的赶快做一点;已经做了,可再多做一点;做很多的,可以做更好一点。(Health is a human right, do something, do more, do better.)”

高龄化是目前的全球趋势,王英伟举一则新闻为例:有位老工程师,因为不舍得帕金森症的老妻为病魔所苦,最后用铁锥将整支螺丝起子敲进妻子的前额顶端,并捂住妻子的嘴,直到老妻死后,才向警方自首……

台湾东部年轻人罹患口腔癌的比例居高不下,未来,作为台湾国健署推动的重点工作之一,王英伟希望结合政府及民间的力量,从预防医学及实证医学的角度切入,透过教育改善及环境营造,从最主要的癌症危险因素着手,呼吁人们戒除烟酒及槟榔。

随着台湾进入高龄化及少子化时代,王英伟以研究数据佐证,弱势家庭若要脱贫,唯有倚靠教育一途,才能走出贫病交逼的窘境。而慈济早期将社会爱心汇聚,将众人捐赠的优良书籍提供给弱势小朋友阅读,并借由志工及社工人员走入偏乡帮助,以流动图书馆的方式让社会未来的主人翁有更多元接触书籍的机会,便是从善的出发点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人应该生得健康、老得慢、病得少、死得有尊严,才是完美的人生。王英伟殷殷勉励大家多运动、多休息、多沟通,多做慈济。他说:“我们无法把日子加在生命之后,但我们可以把生命充满每天的日子。”他觉得能像慈济人走入人群行善,是以善带动促健康的最佳典范。

 

右侧广告-花莲慈院特刊

2016TIMA缘圆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