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被需要 人生價值豐富又亮麗 北區戴素蘭護理師

 

文/丁碧輝

擁有國家普考助產士、公衛護士、社工等多項專業證照的戴素蘭,在臺北市立醫院工作了三十年退休,卸下了公職後,以多年的專業及實務經驗,投入志工行列。

戴素蘭投入國際慈濟人醫會近二十年來,透過海內外義診,付出專業關懷偏鄉社區或災難受災民眾,或投入社區健康關懷據點等等不遺餘力。新冠疫情嚴峻期間,她也參與衛福部電話關懷志工行列,電訪偏鄉長者。

付出的當下,更覺「因被需要而豐富人生價值,收穫最多的是自己」。

總是神采奕奕,溫婉有禮又不失對專業充滿自信的慈濟志工戴素蘭,絲毫看不出今年七十歲了。擁有國家普考助產士、公衛護士、社工等多項專業證照的戴素蘭,2001年從工作了三十年的臺北市立醫院退休,卸下公職觸角更豐富,以多年的專業及實務經驗,投入志工行列。

退而不休 延續專業價值

戴素蘭於2005年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更是慈濟人醫會的成員。她主要以護理人員身分加入義診團隊,定期前往新北地區,關懷偏鄉的鄉親和長者,並提供醫護及社會資源轉介服務。

「阿公,阮是慈濟人醫會,醫師來甲你關心喔……」「阿嬤您好,今日仔足寒,妳有穿卡燒沒?」戴素蘭親切的招呼聲,在人煙罕至的村落中顯得特別溫暖。也因為她有社工背景,具備很好的溝通能力,除了關懷長者也會關心陪伴長者的外籍看護,一句「加妳麻尬喜」(印尼問候語「你好」),或是分享印尼語靜思語。還會主動打電話和長者的子女溝通,提供專業取得共識,共同關心長者。

喜愛大自然的戴素蘭,在偏鄉義診中,體驗到更有溫度的自然美景。近二十年的定期關懷,鄉親也早就成了老友,或是親如長輩。透過義診,看看長輩、關懷老友,總能帶給她自然美景之外的安逸。還因而陸續接引超過十多位的醫、藥、護等專業人員,投入慈濟人醫會。這讓她深深覺得:「因被需要而豐富人生價值,收穫最多的是自己。」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2009年蘇州義診、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戴素蘭也去到災區參加賑災義診。緊接著,2015年6月臺灣發生八仙塵爆事件,六十多位燒燙傷個案送往三總內湖院區,惶恐不安的傷者與家屬需要陪伴,戴素蘭也沒有缺席。之後的2016年菲律賓義診、2018及2019年柬埔寨義診,也都有她跟隨人醫團隊深入災區,為受苦難者付出的身影。

2016年時,更與身心醫學專科的李嘉富醫師攜手合作,於社區成立健康關懷據點,為社區環保志工的身心健康把關。社區關懷據點雖於三年後順利交棒傳承,但只要社區的人遇到醫療或用藥問題,就會想到戴素蘭,她也樂於協助。例如有身心失調無病識個案,她會邀個案家人一起至園區,開家屬坐談會,傾聽問題所在,共同協助個案就醫。另外還每週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松德、仁愛、中興等院區老人據點,做志工服務。

疫情嚴峻 關懷不變

新冠疫情橫掃全球,2020年9月開始,慈濟應衛福部的邀請,加入疫情關懷中心志工團隊,成為排班電訪的主要人力。戴素蘭承擔團隊窗口任務,總共七十五名志工,分成十五個小隊,每日由一個小隊輪值,透過電話了解檢疫者行蹤與健康狀況,也紓解他們被隔離的焦慮與擔心染疫的不安。

當遇上因隔離而情緒激動或身體不適的民眾,志工除了仔細傾聽、設法安撫,也會交由專業的心理師進行後續的諮詢服務,或由相關單位處理就醫需求。戴素蘭說,除了身心的問題,最常遇到民眾擔心入住防疫旅館的費用無法負擔,此時就會建議撥打「福利諮詢專線1957」向相關單位了解補助方案。

志工們隔著話筒讓民眾感受到希望、同理及真誠的關懷,掛上電話時的情緒也會與一開始的低落截然不同。戴素蘭也觀察到,多數民眾的回饋是正向的,能感受到政府的細心與關心,最終都能理解與配合。

疫情持續發燒,為了保護鄉親及長者,偏鄉義診已兩度暫停,這期間,戴素蘭會打電話跟當區志工聯繫,持續關懷及關心個案狀況,並提供適當協助。

2021年4月2日發生太魯閣號火車事故,傷者以北區為多,臺北慈濟醫院與人醫會成立「0402關懷專案義診」 戴素蘭承擔新北市轉介個案聯繫窗口,溫馨陪伴及安排持續回診就醫,期待早日掃除個案身心創痛的陰霾。另外,戴素蘭還如常的每月回花蓮靜思精舍,擔任醫療站內的值班服務。

受疫情影響外在活動減少,戴素蘭把握時間,每天念誦《金剛經》及《藥師琉璃經》,祈求病毒盡速遠離。也會每天收看大愛電視節目及閱讀慈濟出版刊物,瞭解慈濟在世界各地的善行足跡,並從證嚴上人的開示中,得到更多安住的力量。

戴素蘭於社區關心晨間運動的社區居民,幫居民健康把關。攝影/黃金同

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三大地震,戴素蘭(右)隨人醫團隊前往賑災義診。攝影/李欣駿

至貢寮義診往診時,戴素蘭關心陪伴長者的外籍看護,用印尼語問候「妳好嗎?」讓對方充滿笑容。攝影/許金福

戴素蘭(右一)從工作了三十年的臺北市立醫院退休,卸下公職觸角更豐富,她以多年的專業及實務經驗,繼續投入慈濟人醫會,且於2005年受證成為慈濟志工。攝影/曾玉麟